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最後防線】反對賭場合法化,鄉下人難為,怪獸父母 (有劇透)

這部動作片對傑森史坦森來說真是小兒科。

爆頭數:1。

刀劍擊殺數:0。

在巨大爆破場面前耍帥數:0。

W.T.F!

可是這片的主角之「複雜」,而且「複雜」得很有說服力,可能是傑森史坦森演過的角色中數一數二的。(其實他在【浴血任務】中的角色就是個很複雜的人,只是那種複雜都被內斂而不表現出來。)

可惜導演/剪接把這些複雜給簡化了。

就連詹姆斯法蘭柯和薇若納瑞德的角色,也都被簡化了。

完全辜負了史特龍寫的劇本......







關於這部片,我個人特別感興趣的是詹姆斯法蘭科飾演的角色『鱷魚』在這部戲中第一次登場,因為他在劇中的角色是個隱匿在鄉下小地方的製毒工廠經營者,可是第一次登場時,竟然是去教訓幾個外地來的小毒蟲。

這幕戲很有趣,因為他自己本身就在製作毒品,但卻不許別人作點毒品來「自爽」。

有些人會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一語帶過,完全沒注意到這種心態其實比大家想像中的普遍。

細看這幕戲,表面上是因為「有人入侵了他的地盤」,但真正讓他火大的原因(顯然)在於「有個當地的未成年少女跟那些毒蟲混在一起」。

『鱷魚』只負責製作毒品,他的毒品絕對不會出現在自家周邊,──混口飯吃,誰管這東西對人有害無害!(講真的!就是因為毒品都是在這樣的工廠作出來的,所以品質才會這麼糟。)──這就是典型的小人物心態,「作毒品賺點輕鬆的銀子何樂而不為?」一切都可以用「我只是在混飯吃」當成藉口來合理化。



這種行為到底哪裡不對?

假設排除掉治安問題、勞力品質等外在變動因素,只考慮「勞力數量」和「原料產地」等生產要素,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堆第三世界國家挖走一堆台灣工程司(或是直接跟台灣的公司合作),在他們的國家成立一堆晶圓廠、電子零件廠、3C商品組裝廠。

「鴻海的未來在第三世界!」「雙A的未來在第三世界!」.......新一代的iPhone和液晶螢幕都會是第三世界製造!

一堆第三世界的貧民每天早上會踩著泥土地、走過破舊未開化的街區,進到工廠裡,沿途可能要閃躲好多次裝載著一箱又一箱3C商品的卡車車隊......全世界獲得了更便宜的商品,商人跟財閥也賺到錢,可是對當地人來說,街道都市依舊破爛原始,因為賺到的錢根本不夠他們升級那些設備,所有的錢都被物價通膨、房地產莫名其妙上揚、治安變差等因素給給吃掉,大家都在思考著「該去哪家工廠工作」,沒人思考著「怎麼改善自己的家園」。

(這跟賭場有什麼關係?......賭場只能提供「工作、賺錢、溫飽」的機會,它的功能僅止於「維持」,而無法帶來任何進步,根本上對這個社會沒任何好處。

想賭博?三五好友大家圍一起,搬出麻將撲克牌就好,幹嘛成立賭場?

賭場的諸多好處都是商人為了自己方便而捏造出來的。

而面對它的缺點,竟然還有一堆人會幻想著「我們只開放國外觀光客進賭場,本地人不許進入」這種缺德荒唐的手法。這些論調基本上都跟『鱷魚』的行為沒兩樣。)



對大多數人來說,像『鱷魚』那樣敲爛一個小混混的大腿是他們「回饋鄉里」的正當手段。(這種心態的虛偽可以從『鱷魚』知道主角的身分後選擇通風報信看出來,這人終究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完全不會考慮到旁人的立場和存在。否則難道「鄉里」是可以拿來出賣的嗎?)

可是如果所有人都用這種簡易思維來找工作、謀生、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發揮自己的智謀才能,而不是把自己的精力才華時間資源拿去用在正面、有延續性的行為上頭,我們很快就沒有機會去發揮這種簡易思維了!

(看上一段的例子。)

當然......我不能阻止大家以為「反正別人都會老老實實的、傻傻的照你講的那些規矩來,但是我很聰明,我要走輕鬆容易對自己方便的路。」......我沒那個能力去阻止 「大家」這樣想、甚至這樣作,我只能看完電影寫寫文借題發揮一下。

電影中另外有一幕戲是「一直都知道『鱷魚』在生產毒品的警長」在街上跟『鱷魚』碰面,『鱷魚』開心的告訴警長「..........」(劇透要有節制),並且請警長喝咖啡和威士忌,警長本來很和善的拿過咖啡和威士忌,可是『鱷魚』轉身沒走遠,警長馬上把那杯咖啡和威士忌灑在馬路上。

他連一口都沒喝!(別告訴我只是因為「喝酒不開車」。)

我想這個警長並不是甘於同流合汙,心中應該也有很多的無奈與為難,畢竟眼前這個人可能是自己從小看著長大的,他的父母可能跟自己還是朋友、有點交情,要怎麼狠下心強制執行法律呢?況且還要考慮到:要接受這樣「有規矩的小混混」在自己的範圍內活動?還是除掉他、然後擔心會有更大更爛的咖跑來?

只能說:鄉下人也很難為。



另一個問題是:

不是說毒品不好,因為這牽涉到另一個觀點,就是這些產業、這些行為、這些思維要能夠成立、要能被實踐,光靠文明商業常規是遠遠不夠的。

文明商業常規簡單來說:消費者應該只買自己想要、自己需要的東西,生產者也應該只生產消費者需要、消費者想要的東西。

但這法則充滿了被曲解的空間。

像醫生可不可以用砍斷手腳來幫病人處理手痛腳痛的毛病?

如果不行,那為何人心靈空虛、或無聊、或寂寞、或想找刺激時,「商人」可以賣給他們事實上根本不能消除心靈空虛、無聊、寂寞、渴望刺激的商品呢?

我不是單指毒品!

垃圾電影!時尚流行服飾!跑車!賭博!.......這些產業或多或少都是靠同樣的原則才能這麼興盛。電影靠作預告,服飾、跑車靠明星明模,賭博靠......我還在思考....,毒品靠散發免費樣本。看起來好像沒有關聯,但重點在於:它們的需求都是被創造跟扭曲出來的。

我沒辦法告訴大家不要拍電影。我也沒辦法告訴大家別設計生產衣服或車子。這些東西在「基本必須」和「被創造扭曲出來的需求」之間無法被輕易切割。

對於那些不明瞭真像的人來說,這些「創造需求的訊息」可能只是很普通的廣告標語,或是一些影像,甚至是些友善的耳語。

可是真的看見、體認到真像的人來說,這些訊息可能跟闖入家中的不速之客沒兩樣。想像一下電視上播送的廣告,不停的告訴觀眾「你應該買垃圾」、「你應該渴望垃圾」、「有這些垃圾,你的生活會更好(但其實不會)」......

我們可以把站在自己客廳裡講廢話的客人轟出去,我們可以拿起槍、握緊拳頭招呼那些匪徒,難道我們要忍受垃圾廣告?垃圾訊息?

這部電影的片名叫:Homefront,字典中沒有這個字,可是它的意思應該可以直譯為「家的邊界」,片中所講述的也正是「當這個邊界被人侵犯時」人的反應。



訊息畢竟只是訊息。不是只有冷冰冰的電視網路或無良商人會散發這些不懷好意的訊息,學校也可能散佈各種不良資訊與認知,街訪鄰居也有可能.......

我們自己深信不疑的訊息,從旁觀角度來看很多時候都是有問題的。

去討論大人自己該怎麼辦,可能有點太不著邊際,而且大人也不需要別人這樣指指點點。只是大人應該思考怎樣教導孩童去對抗、分辨這些訊息的好壞、還有真正的意圖,而不是對著這些散發訊息的管道咆哮,或是把子女的人身自由當成自己可以隨意操縱的物品。

對那個被小女兒教訓的小胖子的母親來說,兒子可能就只是自己的物品,當自己的物品被人侵犯時,咆哮就是她認為合理的反應。

「 大人應該思考怎樣教導孩童去對抗、分辨這些訊息的好壞、還有真正的意圖,」這種話可能有點假道學,但我是真心的希望自己不要哪天也變成怪獸父母。

【最後大法師/驅靈】到底有沒有惡魔?到底驅魔是真是假?

整體來說,電影劇情的「軌跡」其實很老掉牙,尤其是驅魔的過程,不管是父親對現代科學的反應,或是少女「著魔」時表現的方式。

而且缺乏一些比較大氣的內容。(惡魔還直接講英文!)

但這是結構超級完整的電影。它可以有很多種結束方式,例如結束在女兒躺在父親的懷抱中,讓親情與慈愛來填滿「未來會發生的事」,也可以就結束在神父開車回家的路上。以上不管是採用哪一種,都還會是很不錯的電影。(我不會說「可惜,它採用了目前的版本,」因為目前的版本也很不錯。)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這片恐怖嗎?......

它並不是那麼恐怖。 這正是這片最棒的一點,因為現實世界中,事情的發展往往不是人可以控制的,這部片保留了那種無奈和慌張,又不會過度戲劇化。



【錄到鬼】或是那一類的恐怖片快要變成這種「偽‧實鏡」電影的主流時,(同時,正統計錄片也開始講求娛樂性,)這片走回最原始的老路,也就是背著攝影機跟到底的那種,而且電影把很多「那個攝影師這個時候還在拍屁啊!」的突兀之處給處理得很好,(從頭看到尾,觀眾應該不太會去介意這點。)

簡單來說:這片反而用虛構的方式撿回了「紀錄片」真正想要追求的東西。──紀錄片並不單純的只是把真實事件用鏡頭捕捉與保留,只留下清晰可見、完全可以讓觀眾自由心證去判斷所謂的「真相」是什麼的影像。其實記錄片最終呈現出來的片段,就是拍攝者自己的意見!

人會有脆弱、驚慌無所措、甚至不理性的時刻。要放大並聚焦這些時刻?還是輕輕帶過?甚至隱藏起來?

人們永遠不知道【厄夜叢林】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人們也永遠不清楚【柯洛佛檔案】的完整樣貌,人們也永遠等不到【鬼影實錄】系列的鬼屋到底在搞什麼。

因為那些電影只是假藉紀錄片的攝影形式來拍攝一些很一般的電影。骨子裏頭既不是實鏡,也不是紀錄片。



這片不一樣。

到底有沒有惡魔?到底驅魔是真是假?

這片丟了兩個問題,而且答案乍看之下互相矛盾,但思考後,其實又很清晰一致。

最奇妙的地方在於:就算這片最終只是虛構的電影,也不會影響它想要呈現的答案之價值。




==============================================================




凡是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這片就是拿這句話在開玩笑。



人們都希望電影中不好的事情只是電影。(當然還是會有一堆人把持不住,掉入那個「萬一這是真的怎麼辦」的漩渦中。)

人們都希望自己就是單純的活在理性與科學與物質的世界。

我無法證明什麼,我無法證明魔鬼都是假的,(我也不想證明。)

但是看到後半段,少女「承認」自己是跟羅根發生性行為所以才懷孕,然後神父開著車、輕鬆愉快的離開時,我也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

這就是人性吧!

看到那扭曲的肢體、還有熊熊大火,我們只是血肉之軀,大多數的人信神拜神只是為了求平安,不是為了當「對抗惡魔的士兵」。

不管這個惡魔是種概念也罷,或是真的惡魔,其實我們想的就是...

1.快逃!

2.老天爺保佑,別讓老子遇到這種事!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I'm gonna be 500 miles】+【Sunshine on Leith】



第九季,Marshal開車前往參加Robin和Barney的婚禮時,又唱起了這首歌。




下面這是歌詞。




下面這是現場演唱。





下面......我聽了感動的想哭。




連龐克樂團都來插一腳~~




【應該用這首歌當主題拍部電影】的名單上又多了一首歌。

.......

結果我還真的找到了部電影用這首歌當壓軸。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怒海劫】看完,請多關心這個世界的角落

台灣也是的海運跟遠洋捕魚事業很發達的國家,可是我們對「海盜」這個議題的關注程度和持續性卻異常的低。

即使關注了,也都偏向於民族情感和情緒發洩。

但這片不同...這片完全謹守「大量觀察、紀錄思考、醞釀觀點、低調呈現」。

必須要說......一部商業電影能這樣做,真的很棒!

完全不沉悶!也不浪費篇幅說教,更不會去塑造任何科板印象,可是又展現了一種高於常規的人格水準與道德思維。



怎說?

海盜事件那麼多,為何要特別挑選這起來改編成電影?

其他事件中一定還有神勇百倍的船長,一定還有裝備數目都數倍的海盜......為何挑選這起事件?

這是讓我看完最感慨之處。

因為這並不單單只是一起武裝搶劫事件而已,藉由這樣的經歷,其實每個人(...好吧!只有主要的兩個角色)的心靈都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提升/喚醒/解脫。

容我跳過海盜首領,集中在船長身上。

我很喜歡船長的個性。看到員工怠職,他用非常委婉內斂但又精準的方式提醒他們立刻改善;看到員工對自己的決議反彈,馬上扮起黑臉「提醒」他們現實的急迫與殘酷;看到自己滿身都是海盜的血,他難過得嚎啕大哭.......這個人可以承受所有的負面壓力和打擊,完全用自己的智慧與毅力去還擊,而不是將損傷或失落吞到內心去轉化成負面情緒與觀點。

所謂的「仁者無敵」中想要追求的「仁者」就是這種境界吧!

因為害怕失敗,因為害怕失去升官發財的機會,因為害怕失去實現滿足自己慾望的機會,所以在營利組織中,領導者用怒火、用威嚇、用言語暴力去激勵屬下或員工,已經變成一種常態。但這並不代表這個人比較有責任感,事實上這往往只是自私和膽小的徵兆,甚至是昧於認清現況的表徵。

不兇員工,因為大家都是「船上的一員」,本來就不該分所謂的階級,會有船長、大副、船員之分,僅僅就是各有其職罷了!能力高低並不等同於「優越低劣之分」。沒有這種認知的領導者,往往會做出「犧牲下屬來保全自己利益」的事情!──但現實是很公平的!在海上,在遭遇海盜時,如果船員無法保全自己的性命,難道船長自己就有機會獨善其身?

敗在這種狀況前的人很多。大家都不敢面對自己做出的選擇可能會有「我是犧牲者」的風險,所以乾脆迴避了這樣的選擇。結果?......多看看電影,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人做出的選擇帶給旁人怎樣的危機和代價。(現實中也不少啊!台灣整體的現況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

再說到索馬利亞的海盜,這個詞對主角來說並不是什麼仇恨、鄙視、或恐懼可以寄託的對象。大家都只是混口飯吃,有人天生資源好,選擇好,有人天生懂得鑽營,選擇多,有人既沒資源、也沒野心......否則,如果生長在美國,這個海盜頭子會是非常優秀的領導者,可惜他生在索馬利亞。

面對事情最終以自己滿身(海盜的)鮮血收場,他完全沒有一絲存活下來的喜悅.......



不求大家也能感受到跟我同樣的感受,也不求大家能跟我用同樣的觀點看待這部片、看待劇中的角色。

至少希望大家看完......真的請大家多多關心這個世界的角落。

不要只會想著要去哪裡度假、去哪裡打工、去哪裡遊學。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GSmart g1362】This Magic Moment

手機的SD卡掛掉了...一年內在同一支手機上死掉的第二張SD卡。

我瞬間想到的並不是抱怨手機爛,而是SD卡裡的相片和音樂。

但真正讓我想到惋惜、想到有好幾天聽不到就會失落的,其實只有這首歌。

我好想聽到有部電影用這首歌當主題。

不只是用它當主題曲,還要能展現它的情境.......







接下來......是我私心特別熱愛的版本......

也希望電影能夠把這樣的情緒表達出來,畢竟「愛情」或「浪漫」也可能有很多種面貌。

那種在雨中帶著憤怒和瘋狂奔跑的畫面......(我直覺想到的......)



同場加映...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雷神索爾二】爛片!

【本片的主角是洛基,不是索爾。】

枉費了條理那麼清晰、結局是標準喜劇型格的劇本!因為從頭到尾都讓人看不懂發生了什麼事情!

 導演應該去跟喬治盧卡斯請教一下怎麼拍高科技飛行武器的空戰,畢竟喬治盧卡斯的星際大戰系列隨便抓一集來,在這方面都強太多了!(個人首推第三部的開頭,機器人艦隊和複製人艦隊之間的戰鬥。)

敵人除了黑暗精靈以外,沒有任何一個是我們這些「Non-Nerd」叫得出來的!

電影末段在格林威治要釋放出「終極毀滅武器」的片段,沒事幹嘛讓小兵很無腦的追著兩個根本不重要、客觀來說毫無威脅性的配角跑?他們明明就可以無視那兩個人,就編個理由讓兩個主將單挑都比較好啊!

不多花點心思在交待這些細節上,卻花很多力氣去鋪陳某個名號很響亮、但其實存在感很低的女角色的葬禮!......整個劇組難道不知道、難道沒注意到,對我們這些「Non-Nerd」的觀眾來說,這個角色的存在感真的真的真真的很低低低低低低嗎?

 最讓人起堵爛的,就是幹嘛讓個配角掛在片名上!大家看這部電影,不就是想看在「洗淨萬惡之都:Big Apple」失敗後鋃鐺入獄的主角,要怎麼逃獄?逃獄後怎麼推翻他那偽善又老番癲的父親?稱王後怎麼再次留放他那個自戀、自大、假道學、花心又不學無術、平常只會揮槌子、出了事才來找主角求救、沒事還把自己的名字掛在海報上的哥哥嗎?

啃!要不是因為結局是喜劇,我真的把這片婊上三天三夜。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11/10 萬人威鞋蓄勢待發】這什麼鳥?



對這種公民運動,我一向很感冒。

它基本上是種對公權力和對媒體的妥協。

對於媒體,它等於是利用遊行來產生「新聞採訪價值」,可是又讓媒體在銀幕上、報紙上有隨意處置、切割、擷取自己行為的權力。

這樣做根本違反理性!要不是根本搞不懂媒體「要什麼」、媒體「會做什麼」,否則發動這樣的遊行抗爭只是在自我安慰罷了!「我發動了/參與了這場遊行,這就是我的目的。」

對於政府,這些遊行都喜歡主張要主政者負起全責,這等於認可了「所有的責任都歸於一個人,其餘的全體公務員都有傲慢、草率便宜行事的免死金牌」。

這根本是雜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