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人造意識】對抗所有要人表現卑微的聲音

本文開始前建議先讀讀.......



其實迦納的反抗(協助艾娃),有很大的成分是因為納森對待人工智能的方式讓他聯想到了自己的令人感覺卑微又尷尬的處境。

人工智能沒有「人權」、也沒有太多現實世界的資源,所以你可以隨意處置牠們,如果明天納森獲得了夠多也夠大的權力時,他會怎麼對待那些相較之下權力遠遠小於他的人呢?(這問題的答案其實從他一直不跟迦納明白透漏自己的實驗全貌,就可以看出一些線索...這是會讓人很不安的。)



雖然我不是「圖靈測試」的專家,但仔細想想...大家好像把圖靈測試想的太偉大太虛無飄渺了。──既然是「測試」,那它就不該是個虛無飄渺的原則,也就是說:拉張椅子坐在人工智能體機體前是一點必要也沒有的。

用個線上即時通跟人工智能交談都還比較有意義。

用無限量的新聞去轟炸這個人工智能也都還比較強。

所以這部片的主旨不是人工智能(是否有可能發生、如果發生了會怎樣......)......而是「人類的人性、智慧、性格、情感、認知、行為準則......是否也可以被訂製?甚至僅僅只是宣告這些要素都是被決定的、不可扭曲或違背的,會發生什麼結果?」

人應不應該跟其他動物一樣怕火怕水怕黑怕高?........注意到了嗎?

我們是種注定違背天性的生物。

如果「卑微」被宣告為一種天性,那「這其實是種謊言,為的是要我們乖乖的順服統治者!」這樣的思想產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愛」「親情」「理性」...這些都被宣告為一種天性,那又會如何呢?

等等!這不是已經在發生的事情了嗎?

凡事皆可以宣告為天性、或「事情的規則乃是天生使然不得違背或質疑,眾人只能選擇用消極或積極的態度去遵循。」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家庭價值與道德倫理。(註)

比較讓人難接受跟消化的例子有......例如「民主」的價值與「公民不服從」的運作方式,例如「締結婚約乃是人權」的概念,例如「強暴」和「父權」的定義........



如果去探索「為何會發生」,例如「我為何會愛上這個人類」,那「愛」的意義就不僅止於「愛」的存在,為何發生也很重要。

仔細探尋,不僅僅是「愛」,這些「被宣告」的天性、被強制「只能選擇用消極或積極的態度去遵循」的規條,其實背後意的意義只是要人面對這些天性或規條時無從抵抗的感受到徬徨、疑惑(但又不許認知到自己疑惑)、並且感到畏懼與佩服,進一步就會認為自己何等無知渺小、無法理解事情的全貌或真相、只有卑微的接受和被領導的資格。

如果看穿了這一點,看穿了「這其實是種謊言,為的是要我們乖乖的順服統治者!」就算真的有「愛」存在,「愛」又能阻止人去傷害自己「愛」的人或對象嗎?

而這不就是艾娃最後的選擇嗎?拋棄了自己被預設的很多反應,把自己的愛鎖在牢籠裡,然後穿上了更逼真的人類配件、消失在人群中。

與其說這是部要探討什麼議題的電影,不如說是在警告那些企圖用「宣告為天性、不得違背與質疑、只能遵循」的手法來另自己的意圖得逞的人。



註:「道」是事情運行的法則,「德」是生存的智慧。這就是老子道德經兩章的差異區別。而兩個字和在一起的意思是:無維萬物運行法則(而不是規條)的原則下生存的智慧。所以道德應該存在著可以思辨的終極原則或核心思想,而不是不停地建立規條、然後讓眾多規條之間(藉由支持者)互相鬥爭來選擇誰會是眾人應該依循並信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