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科洛弗10號地窖/柯洛佛十號地窖】其實是很保守的電影!




地窖中的三個成員。

主人,前海軍退役,有遠見、有堅強的意志,但是個瘋子。

男子,建築工人,缺乏自信、沒有主見與想法。

女主角,業餘裁縫師,任性的逃離未婚夫,性格狂野不受控制.........

電影選擇了個反政治正確、但卻很文化正確、或說是文學正確的結局,──性格狂野、缺乏實用性專業技能的人活了下來!



但這就是美國文化的精隨。

屈從,堅忍,或是嚴守秩序與原則...這類的人格特質並不是他們的文化根基,(所以美國軍隊征服不了的對象,就讓他們的音樂、電影、甚至文學來征服吧!)

乖寶寶和用功的學生並不是這國家文化得以延續的基石。──挺奇妙的觀點!這種觀點一直支配著他們的文學與戲劇,從馬克吐溫開始,一直到近代好萊塢(開始吹起英雄主義或政治正確風潮)為止。

在這樣的故事中,敢發自內心抵抗強權的人才有資格獲得最後勝利,看準了遊戲規則有灰色地帶就把自己裝扮成狂野少年(或硬漢)的人都會變成鱉三或反派。(那些聽話、或認真順從規定的人就是砲灰。)

反而是那些平常看似文弱的弱雞(或弱女子),才有挺身堅持到最後的勇氣和智慧。(在本片並沒有這個原則發揮的空間,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另外,在神怪類的克蘇魯神話或殭屍/邪靈類的概念支配恐怖圈之前.......

「他/她仔細回想一下,真正恐怖的從來不是什麼荒野的嚴酷或野獸,而是那個瘋狂的老人.......」

在課堂上介紹或討論起這樣的故事時,學生們/我們總不能免俗的要說「作者是要表示人性比所有的東西都恐怖」。

但這樣說只是為了避免冒犯到「課堂老師」的權威。

因為這些戲劇中的老人其實正是「課堂老師」...或這類權威的化身。 一開始看似帶著善意,性格有些不好相處,聲稱自己可以指導我們、保護我們...但其實他/她帶給我們的磨難可能遠超過我們接下來即將直接面對的威脅...(或說經歷過他們以後,後面的東西都是小菜一疊。)



所以,看似是很有新意的電影,但骨子裡保守、甚至八股到了極點。

只是不會讓人討厭罷了!

(保守跟八股並不一定會討人厭喔!注意到了嗎?)


沒有留言: